帮你快速找医生

异位妊娠与不孕(二)

2019年01月31日 653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

继上文

七、治疗

输卵管妊娠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、药物治疗和期待疗法。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有无生育要求、输卵管妊娠部位、输卵管破裂状况、对侧输卵管情况、手术者技术和手术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。

㈠手术治疗

异位妊娠一旦因流产或破裂出现内出血较多时,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。严重内出血并发休克的患者,应在积极纠正休克,补充血容量的同时,进行手术抢救。手术途径有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两种。腹腔镜手术创伤小,术后粘连少,病人恢复快,尤其对术前可疑异位妊娠的患者,腹腔镜还有诊断意义。绝大多数异位妊娠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是最好的手术途径,即使是严重内出血的患者,也不是手术禁忌,主要取决于术者对腹腔镜操作的经验。对于严重内出血、子宫残角妊娠等,腹腔镜下缝合等操作困难时,应立即开腹手术。

1.保守性手术治疗 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妇女,如对侧输卵管已切除或有明显病变,原则上是去除输卵管内妊娠物,尽可能保留输卵管的解剖与功能。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、孕卵着床部位及输卵管病变程度选择术式,如伞端妊娠时行孕卵压出术,壶腹部及峡部妊娠行切开或造口术取出孕卵,峡部妊娠还可行病灶切除及断端吻合术,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妊娠率。

保守手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是持续性异位妊娠,其发生率为3%20%,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的3.9%。保守手术后应立即测定血β-HCG为初始值,以后每周测23次,直至正常。术后7β-HCG下降<15%,术后12β-HCG下降<10%,可诊断为持续性异位妊娠。保守手术后应预防性应用甲氨蝶呤(MTX)或米非司酮,监测血β-HCGP,此举能显著降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,必要时仍需手术治疗。

2.输卵管切除术 对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一般采用输卵管切除术,可及时止血挽救生命。有绝育要求者可同时结扎对侧输卵管。在多数情况下可行自体输血,是抢救严重内出血伴休克的有效措施之一,尤其在缺乏血源的情况下。为防止枸橼酸中毒,凡自体输血500ml以上者,应给10%葡萄糖酸钙1020ml

对诊断不明确,附件包块较大,消逝缓慢的陈旧性异位妊娠,尤其是伴有血β-HCG值未降到正常者,可酌情考虑行腹腔镜检查或手术治疗。陈旧性异位妊娠迁延时间较长,腹腔内多有粘连,有时致密粘连给手术带来困难。若血β-HCG已降至正常水平,即使血肿包块较大,均可随访观察其完全吸收。

㈡药物治疗

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为药物治疗创造了条件和时机。药物治疗途径有经全身(静脉、肌注或口服),也有经腹腔镜、超声波引导下的局部治疗、介入治疗等。药物包括甲氨喋呤、前列腺素(PG)、米非司酮(RU486)、氯化钾、高渗葡萄糖及中药天花粉等。

1.适应症

未育患者或一侧输卵管切除后对侧输卵管妊娠,渴望将来生育者,为了保留生育功能,是保守治疗的主要对象。

输卵管妊娠包块<34cm,未破裂或破损很小,无活动性出血,腹腔中血液<100ml,或子宫直肠窝积液深度<3cm

隔日β-HCG3000IU/L,且呈下降型,P45nmol/L。若隔日β-HCG呈上升型、且上升速度较快,无论隔日β-HCG数值高低,药物治疗疗程明显增加,失败率上升。

脉搏、血压等生命体征稳定,血常规检查HGBWBCPLT正常。

对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失败,绒毛组织残留者,药物治疗可避免再次手术。

对其他类型异位妊娠如宫颈妊娠、宫角妊娠等,手术治疗会造成术后不孕或需切除子宫,应用药物治疗可能治愈并保留生育能力。对确诊为异位妊娠但未发现妊娠部位者,可以试用药物治疗。

对剖宫产瘢痕妊娠可以先用药物治疗,待β-HCG降至正常,在严密监测、备好输液输血的条件下可行吸宫术。

2.禁忌症

相对禁忌症

非早期病例,异位妊娠囊内可见胚芽及胎心波动,或有内出血者。

连续两次宫外孕的病人,其治疗后宫内孕机会只有20%,而再次异位妊娠率高达66.7%,故对这种病人保守治疗价值不大,仅会增加再次异位妊娠的机会。

绝对禁忌症:严重肝肾疾病或凝血机制障碍,血白细胞<3109/ml,不能使用化疗药物,或对治疗药物过敏。

3.输卵管妊娠评分:

1991Fernundez等提出以孕龄、HCG水平、P、腹痛、腹腔出血量及输卵管血肿直径为指标,每项定为13分的评分方法,以确定保守治疗的可能性。

Fernundez输卵管妊娠药物治疗评分标准

1 2 3

孕龄(闭经周) 6 78 8

HCGIU/L 1000 10005000 5000

孕酮水平(ng/ml 5 510 10

腹痛 诱发性 自发性

输卵管血肿直径(cm 1 13 3

腹腔出血量(ml 0 1100 100

≤12分药物治疗的成功率>80%,>12分药物治疗的成功率仅50%,因而更适宜于腹腔镜保守性手术。

4 药物选择及方法

甲氨蝶呤(MTX):MTX为最常用、最有效的药物。MTX为一种抗代谢类药物,在细胞周期中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,干扰嘌呤核苷酸的合成,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及细胞复制。MTX能够抑制滋养细胞增生,破坏绒毛,使胚胎停止发育、坏死、脱落,最终吸收,对以后的妊娠无毒副作用,也不增加流产率或胎儿畸形率以及其他肿瘤的发生率。滋养细胞对MTX极其敏感,应用MTX几分钟后即可使滋养细胞内叶酸在无活性的氧化状态下积储,124小时内抑制细胞内胸腺嘧啶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的合成,致滋养细胞死亡。妊娠期滋养细胞增生活跃,对MTX的抑制作用更加敏感。

肌内注射:MTX1mg/kg,用药后47β-HCG下降<15%或继续升高,第7天再注射MTX1mg/kg

多数病例仅需注射1MTX,部分需注射2次。单次注射与多次注射疗效相似,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。注射12MTX不需注射甲酰四氢叶酸钙(CF)解毒对抗。MTX单次或注射2次疗效明显优于大剂量米非司酮。对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效差或无效者,改用MTX后仍然可能治愈。

输卵管妊娠部位注射:在腹部或阴道B超引导下长针穿刺进入输卵管妊娠囊内,先抽尽囊内淡黄色或血浆样液体,注入MTX12.550mg(抽吸与囊内液等量的或稍大量的生理盐水稀释MTX)。注药完毕应卧床休息片刻,B超监测直肠窝积液无增加表明无内出血,可结束治疗。隔35天复查β-HCG,若一周后β-HCG不下降,可追加肌注一次MTX1mg/kg

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药:插管于患侧输卵管间质部后,拔出内芯,用内导管吸药液10mlMTX2550mg),插入外导管内并超出外导管1.52cm,推注药液后等待13分钟,拔出外导管,卧床休息46小时。

选择性子宫动脉内灌注:在X线影像监视下,经股动脉穿刺后,送入导管至患侧子宫动脉,将MTX5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注入动脉内。

米非司酮: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(PR)拮抗剂,与PR的结合力是P5倍,米非司酮主要通过竞争子宫内膜的PR而阻断P的作用,使富含PR的蜕膜组织变性、水肿、充血,绒毛变性坏死,HCG下降,黄体溶解,P减少,内源性PG释放,引起蜕膜与绒毛膜板的分离,从而使依赖黄体发育的胚囊坏死而发生流产,最后局限在输卵管腔内吸收或与输卵管分离出血,造成输卵管妊娠流产。由于米非司酮直接抗孕酮的作用,靶组织主要是含有高浓度孕酮受体的蜕膜组织,对其他组织细胞作用较弱,不会引起子宫、输卵管平滑肌的强烈收缩而导致妊娠的输卵管破裂,因此,将其应用于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。

米非司酮50150mgbid 34天;

大剂量米非司酮:每天250mg顿服,服药后隔35天监测血β-HCG

化,57天后β-HCG下降>15%,继续原有治疗剂量;下降>30%,可减1/3剂量;服药7天后β-HCG下降<15%,联合使用甲氨蝶呤。β-HCG30IU/L停药观察。

米非司酮加中药:当归、川芎、赤芍、三棱、莪术、乳香、没药各10克,元胡6克,水煎,分2次服,每日1剂,直至痊愈。

米非司酮 MTXMTX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,作用点不同,两者互不抵触,联合用药疗效增高。对隔日血清β-HCG浓度上升型,或隔日β-HCG3000IU/LP≥31.7nmol/L的异位妊娠,联合使用二药成功率较单用MTX或米非司酮更好。

天花粉结晶蛋白(TCS):天花粉是传统中药制剂,从中药栝楼块根中提

取的一种碱性植物蛋白,具有抗原性,可引起变态反应,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。提纯的天花粉结晶蛋白,减少了致敏成分,具有选择性的损伤合体滋养层细胞的专一性,能够迅速引起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变性坏死,阻断胚胎血液循环,加速了绒毛及蜕膜组织变性及进一步坏死,导致胎儿死亡;能提高前列腺素水平,导致子宫收缩,使胎儿排出体外,胎盘胎膜较为完整地剥离,出血减少。

天花粉治疗异位妊娠效果良好、副反应小、价格便宜、使用方便。治疗异位妊娠的成功率与甲氨蝶呤无差异,但天花粉蛋白注射液起效比甲氨蝶呤快,联合地塞米松和布洛芬治疗副反应发生率较低,易为患者接受。使用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,做好皮试,

用药方法:天花粉蛋白注射液(上海金山制药)0.1ml皮试,阴性者肌注试

探剂量0.45ml(0.045mg),观察2小时无过敏,深部肌内注射治疗量1.82.4ml,同时肌注地塞米松10mg

药物治疗效果监测

β-HCG监测:用药初期隔35天监测β-HCGβ-HCG每周下降>15%

视为有效,继续治疗。如每周β-HCG下降<15%,应加大米非司酮剂量或再注射MTX1次。每周β-HCG下降>30%,可减1/3米非司酮剂量;β-HCG≤30IU/L停药观察,直至β-HCG降为正常范围。

治疗过程中,血β-HCG并非都呈持续下降趋势,有可能先升高再下降,这是因为MTX在注射后14天内抑制快速增长的滋养细胞,摧毁胚胎及胎盘绒毛,使异位妊娠流产,在此过程中加快了HCG的释放,致使HCG在一段时间内有所增高,以后才逐渐下降。如果47天后血β-HCG仍然持续上升,应追加用药。

B超监测:观察有无内出血,直肠窝积液有无增多。无胚芽、胎心者,每周B超复查1次,观察孕囊是否萎缩消失。有胎心者每24天监测1次,观察胎心消失情况。

异位妊娠药物治疗效果预测及疗效评价

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:国内关于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报道众多,无统一治疗标准,治疗结果差异较大,某些报道的方法重复应用时效果较差。输卵管部位的血运不如子宫,输卵管组织中的孕激素受体(PR)远比子宫内膜与肌层中PR少,只有较高浓度(总量2700mg)的米非司酮才能与体内的P竞争输卵管上的PR,使输卵管妊娠灶失去P的支持发生坏死、吸收。故用宫内早孕药物流产的剂量治疗异位妊娠,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。作者每日使用200mg250mg治疗异位妊娠,用药时间330天,平均治疗12.54天;服米非司酮18片~186片(4650mg),人均用米非司酮71.31片。β-HCG降至正常最短6天,最长35天,治愈率为87%

隔日检测血β-HCG浓度与疗效:文献报道血β-HCG5000U/L者,药物治疗成功率仅44%β-HCG5000U/L,药物治疗成功率为88%,故国外将血β-HCG水平>5000U/L作为药物保守治疗相对禁忌证。但近年一些资料都提示以血β-HCG绝对值作为监测指标很可能有一定局限性。临床基础研究已发现正常妊娠、滋养细胞疾病的血HCG成分不同,提示血β-HCG绝对值仅能反映滋养细胞数量,而不一定提供质的信息。药物治疗异位妊娠效果与首次血β-HCG浓度高低无关,而与首次血β-HCG与隔日β-HCG浓度之比有关。首次血β-HCG>隔日β-HCG的病例治愈率高(下降型);隔日血β-HCG>首次β-HCG的病例治愈率降低(上升型);隔日β-HCG上升>66%,用MTX后继续升高,输卵管破裂的可能为20%。因此,对隔日血β-HCG>初始β-HCG的异位妊娠患者,一般需注射12MTX;即使上升型患者的β-HCG浓度较低,也应及时、大量、足疗程药物治疗。

滋养细胞侵入输卵管肌层深度与疗效:国内外报道认为,药物治疗异位妊娠效果与滋养细胞侵入输卵管肌层深度有关。血清β-HCG水平与滋养细胞侵入输卵管壁的深度呈正相关,当血清β-HCG2000IU/L时,滋养细胞主要侵入输卵管壁的粘膜层;当血清β-HCG2000IU/L时,绝大部分滋养细胞侵入输卵管肌层甚浆膜层的可能性逐渐增加。当血清β-HCG8000IU/L时,预示着输卵管有随时破裂的可能。故当血清β-HCG2000IU/L时,可选择药物治疗。血清β-HCG20008000IU/L时,尽量避免选择药物治疗。血清β-HCG8000IU/L

P浓度与疗效:文献报道米非司酮的疗效与P水平有明显的数量相关性。高血P浓度反映了滋养细胞活力在量方面的信息,而且常伴随孕囊很可能会继续发育成长。P31.7nmol/L是高危因素,P水平越高说明胚胎生长越活跃,药物不易杀灭。滋养细胞活力的判断还应该根据超声或动态β-HCG值来监测。P水平的高低亦可预示药物治疗的预后。异位妊娠药物治疗有效者血P值明显降低,血P值下降至正常水平的速度比β-HCG快。

研究发现,单独使用MTXMTX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无差异。但对于P31.7nmol/L的患者,两组的成功率分别为38.5%5/13)和83.3%15/18),即二药合用的成功率高于单独使用MTX。因此,对于β-HCG或者P水平较高的患者,二药合用可以减少MTX的用量。

药物治疗期间,β-HCGP水平下降和超声波检查均不能准确预测治疗结果。即使β-HCG水平如期下降,并不表明治疗已成功,仍然有输卵管妊娠破裂的情况发生。故药物治疗前尚无方法可预测药物治疗能否成功,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,必要时选择手术治疗。

未完,见下篇

3